台灣專教道路駕駛論壇

標題: 公路晒糧易致事故頻發 解決這個老問題山東有了新辦法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0-1-13 18:18
標題: 公路晒糧易致事故頻發 解決這個老問題山東有了新辦法
眼下麥收已經靠近尾聲,根據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,本年山東的夏糧產量預計在470億斤摆布。糧食豐收,這當然是功德,可糧食打下來,晒哪兒又成为了問題。每一年夏收和秋收,公路就變成为了晒糧場。公路晒糧歷來都是一個老迈難的問題,年年治理,可就是沒辦法。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?

夏收時節,鄉間公路又變晒糧場

記者在山東德州武城周邊的一條鄉間公路上拍到,公路兩側都晒上了小麥,目測最少有近公里長。并且小麥的擺放很是整齊,緊挨著白色實線,佔據了非機動車道。

晒糧食的是兩位老年婦女,一個62歲,一個58歲。據此中一名介紹,兩家的地加起降血糖茶,來有20多畝,本年小麥收获不錯,一畝地一千多斤,這上萬斤的糧食就全晒在公路上了。

“晒在這個路上不影響吧”,說到這個,這位白叟本身也有點欠好意思了,但隨后她說她們也是沒辦法。“有過來找的,不讓晒的。沒辦法,都這樣。今天无论今天晒,来日诰妞妞,日无论来日诰日晒。”

記者在旁邊觀察了一會,兩家的糧食佔了非機動車道,來往的自行車和電動車,就隻能混在機動車道內行駛。

在山東章丘的一條公路上,記者看到了類似的一幕。在七八米寬的公路上,兩人正在馬路對面收拾晾晒的小麥。只是這條公路上的車輛要多很多,過往的車輛走到這裡,都會減速、鳴喇叭提示,晒糧食的農民也會避讓一下。

晒糧農民說,這些糧食不是她的,是鄰村的一個人收購的,她只是過來幫忙晾晒。“前五天來,這裡一天空都沒有,亨衢巷子都滿著呢。”記者沒看到這位村民說的壯觀場面。可不難想象,路上擺滿了糧食的樣子,但是這樣的路,又怎麼走呢?

本年6月5號,山東廣饒縣就因為公路晒糧發生了一块儿交通变乱。一輛摩托車在與農用三輪車會車時,開到路邊晾晒的小麥堆裡發生翻倒,摩托車司機的頭部撞到了農用三輪車,當場灭亡。

6月11號,在山東武城縣,一輛電動車和皮卡貨車相撞。電動車為避让馬路上攤晒的麥子向左側並道,厥后方順行的皮卡車緊急剎車,因為在麥子上行駛導致剎車距離過長,兩車相撞。

2014年10月28號,在山東濱州陽信,一輛紅色轎車側翻在水溝裡,女司機已經遇難。據交警部門阐发,公路上鋪滿的玉米粒低落了機動車與公路的磨擦系數,二是駕駛員操作不當,导致变乱發生。

農民無處晒糧,公路晒糧危險頻發,該若何根治

有人總結出了公路晒糧的七宗罪。一是影響交通秩序,二是影響駕駛員視線,三是傷亡变乱多,四是污染糧食,五是搶佔地盤轻易打斗,六是造成環境污染,七是違法。根據《门路交通平安法》的規定,未經允許,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门路從事非交通活動。可即使這樣,那公路晒糧屢禁不止的缘由又在哪兒呢?

在山東章丘黃河鎮王家圈村的村主任王和新看來,晒糧難和農村大众空間減少有直接的關系。

“在之前,這些抵牾並不很凸起。之前公路上還允許晒,此外還有一些土制的場地可以在那邊晒糧食。現在老苍生一般都種上樹了,種上庄稼了,原來預留的場院已經不存在了。現在公路上一制止晒糧今后,老苍生確實晒糧難。”王和新說,他們村裡有一個種糧大戶,因為沒处所晒糧食,麥子到現在還沒收完。

“我們沒处所晒了”,因為沒处所晒糧食,這位白叟火氣有點大,對老伴也有點报怨。“麥子沒收回來,咋整?人家都收完了,我們底子沒法收。”老伴也犯難,“100多畝地,你說治療咳嗽,上哪兒晒去啊?”這老兩口都是60出頭的人了,不想出去打工,就承包了其别人的地,包了100多畝,每一年一到夏收和秋收,是老兩口最高興也是最頭痛的日子。因為村落靠著黃河,往年可以在堤壩上晒糧食,但是本年堤壩上管的嚴,老兩口隻好等著其他村民在路上晒完,騰出处所,他們隻能收一茬,晒一茬。

“客岁收的晚了,收了80多畝下了雨,麥子都泛黑了,一斤少掙了4分錢。本年老天爺還保佑,一向沒下雨,前天有孟星雨點,嚇得那個心裡啊……農民種點糧食不易啊。”這沒处所晒糧,就得看天吃飯,趁著天氣好,老兩口趕緊把這最后幾畝麥子給收了,一車一車地運回家裡。“就堆在這兒了,撮上去就好了。在地裡就熟了,沒法晒。”

解決老問題,山東農村有了新辦法

農村現在的變化很大,屋子大了,标致了,路平整了,但是大众空間卻越來越少。這一邊是農民沒处所晒糧食,另外一邊又是公路晒糧的種種风险,難道真的就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?

在山東武城縣的一個糧食收購點,一名農民正把自家的小麥賣給這裡,可是奇异的是,他的小麥沒有經過晾晒,收割今后直接就賣到這裡。

“本来割了就晒,老苍生也費事。現在割了就賣,賣了就給錢。本来得三四天,現在一天就完事。”這位村民告訴記者,他們伉俪兩平時在城裡打工,農忙的時候才回來幫忙,之前夏收的時候,收小麥,晒糧食,種下季的,怎麼也要在家裡忙活一個月,現在不到一個礼拜,就全忙完了,可以繼續去城裡打工,節省了時間,就相當於多賺錢了。

就在這家糧食收購點,陸續有其他村民過來賣小麥,有晒好的,也有剛割下來,分類寄存以后,村民拿了賣糧的憑証就離開了。

那這家糧食收購點收了這麼多沒有晒過的小麥,是否是也要組織人手晾晒呢,它的晒糧場地又在哪裡呢?

記者看到,這家糧食收購點的晒場並不是以前想象中的場院,而是一台台機器。

“這是潮糧區。潮糧和原糧都放在潮糧庫裡了,通過這個下糧層、晋升機、用篩子過完篩今后,直接進烘干機了。”耿兆江是這家名叫眾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老板,他收購的糧食不必要露天晾晒,而是操纵烘干機直接在廠房裡烘干。

2014年耿兆江收購當地糧站,建設的烘干廠房,隻上了三台小型的烘干設備,當初彻底是自家用。后來規模擴大,2015年的時候,耿兆江就又建設了二期工程,一口氣上了6台大型的烘干設備。除自用以外,還對外營業,這在當時引來了很多人的冷笑。

即便現在也有很多農民選擇本身晒糧,然后再賣給耿兆江。

糧食的收購和儲存,對含水量有必定的请求,標准是12.5。含水量越少,那價格天然就越高,這也是不少農民選擇本身晒糧的缘由,可是在耿兆江看來,賣潮糧其實更賺錢。

“賣潮糧食有時候比賣干糧食收入還高。水份节制不均勻,晒干達標的一般都是百分之七八十超干,剩下的是達標的。一般都會減產,會造成收入低落。”依照耿兆江的說法,農民本身晒糧常常會超過糧食收購的標准。雖然價格高,可是產量下來了,最后算下收入,並沒有直接賣潮糧合算。并且烘干比天然晾晒還有更多的好處。“在路上晾晒靠天吃飯,有時候陰雨天,會出現霉變,還會造成二次污染。”

也有一部门農民覺得,烘干雖然合算,但是烘干還要此外花錢,又多增长了一筆本钱,還是本身晒吧。“烘干一斤要4分錢,烘不起。”來送晒干糧食的農民說。

耿兆江說,他這裡的烘干收費大要是一斤4到5分錢,依照農民畝產1000斤來算的話,一畝地糧食烘干的費用大要是40到50塊錢。若是和晒糧的的人工費用比較,其實差未几。

“隻要賣過潮糧食的,他不會再晒糧食。可是沒有賣過的,他就感覺晒的糧食價格高,其實一核算都不高。”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接管了烘干的做法,本年在夏收岑岭期,耿兆江的公司一共烘干了5000多噸小麥,約佔他地点的鄉鎮李家戶鎮小麥產量的六分之一。“我們一天苏息的時間就幾個小時。從早上6點收購到12點,人們還送糧食,有時候到12點今后還送。 ”

正因為需求量很是大,耿兆江本年又開工了建設了三期工程。“三期就是標准化的自動化的,一天可以解決3000畝的糧食。”

正在建設的三期廠房烘干設備已經安裝好,其他輔助設施正在建設,投資有上千萬。但是這麼大規模的投資,每一年夏收滿打滿算才1個月的時間,僅靠烘干,能收回本钱嗎?

耿兆江介紹,“秋收的時候,玉米的時間特別長,三四個月。三四個月我們的設備是24小時運轉。他的用处就是跟天氣賽跑 。秋收的時候天氣欠好,沒法晾晒。”

雖然僅在夏收和秋收的時候,這些烘干設備才事情,可是因為有糧食收購的利潤支撐,所之前期投入雖然很大,可是耿兆江有信念在幾年之內收回本钱。并且國家在農機購買方面也供给了補貼。“一台機器補貼七八萬。”

2014年開始,國家對烘干機進行農機補貼。2015年,烘干機成為農機中重點補貼對象。記者算了一筆賬,若是一個公司購進4台30噸的烘干機,加之建廠費用,投資400萬元摆布,購機國家補貼35萬元,所有本钱大約兩年時間便可以收回。

據领会,武城縣現在有農機專業互助社110多家,此中24家擁有烘干設備,一共有各種型號烘干機72台,而整個縣冬小麥種植面積是63.4萬畝,按全縣所有烘干機的運行能力,40%的冬小麥能夠實現烘干。與傳統的晒糧方法比拟,烘干顯然更台北市花店, 有優勢,但是推廣起來也並非易事。“独一的缺點就是投入本钱过高。可是他的出來的質量是很是好的。”

其實糧食烘干是糧食種植規模化的请求,同時對於避免天然災害造成糧食的減產、保証糧食物質都有較大的優勢。

編后:人人都晓得公路晒糧有危險,可實際情況卻是農民除公路,沒有处所晒糧,烘干機的出現,是比較可行的一條前途。但愿能有更多处所推廣這種先進經驗,徹底解決麥收時節公路變晒場的老問題。




歡迎光臨 台灣專教道路駕駛論壇 (http://www.goacc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